D-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时间: 12月22日 14:00-16:00
地点: 瑞宾楼1号会议室
承办: 工程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 文理科工作委员会
主持: 严纯华 白海力
秘书: 黄俊平 徐铁英

内容:
1、 报告人: 袁 卫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题 目: 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D-袁 卫(大数据分析硕士项目介绍).pptx
2、 报告人: 吴中海 北京大学教授
题 目: 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背景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3、 报告人: 马永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题 目: 基于学生视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及思考
D-马永红(基于学生视角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及思考).pptx
4、 主题研讨
嘉 宾: 唐继卫 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处处长
袁 卫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吴中海 北京大学教授
马永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总结报告
白海力
1. 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呈现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并行不并轨的的发展态势。从目前市场需求及认可度,报考人数,考录比等数据看,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尽管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思想认识,基础条件,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仍处在不断建设和完善阶段,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的发展表示谨慎的乐观态度。
2. 以“全局观”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突出“特色发展”,这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出路所在。但“改革”应建立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及对“综合”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至少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综合改革”:一是“全面”,“综合改革”应该是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全面的、系统的统筹设计,应覆盖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二是“衔接”,各项改革措施之间应有内在的、有机的对接与互动,进而形成收敛的“闭环”的制度体系。三是“协同”,在实施层面,“综合改革”横向涉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纵向涉及”校院“两级的协同推进。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还应基于“学术博、学术硕以及专业硕”在本单位的整体发展布局与规划。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一是“开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该“对市场开放”,时刻关注‘市场需求”,这也是“专业学位”的本征属性所决定的。“闭门造车”是办不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二是“多元”,这是专业学位“特色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应对不同种类专业学位实施“分类指导”,另一方面在“学术评价”上应鼓励“多元发展”。
4.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获得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但仍有如下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实践环节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性及有效性需要科学评估,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彰显特色。二是培养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内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其内涵远比职业教育丰富。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科学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模式,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5. 完善专业学位学术治理结构。一是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完善学术治理结构,如各级“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二是推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价”,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6. 问题与建议。专业学位授予类型如何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