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三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服务需求 协同育人 共建多赢——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高质量工程专业型人才


成果名称:服务需求 协同育人 共建多赢——依托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高质量工程专业型人才

成果完成人:江驹 楼佩煌 王严 周佼佼 郑祥明

成果完成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成果简介:

1. 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1)针对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滞后;

2)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及实践平台资源不足;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紧密围绕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依托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地协同育人和创新“共同体”,推动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1)服务需求,改革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中国制造 2025”、“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引领改革,依托工作站平台,促进校企地优势资源集聚,实施“五层递进式”培养模式。

2)协同育人,建设高水平校企双导师队伍

依托工作站平台,建设协同育人、互补互促的校企导师队伍。工作站校内导师,提升校内导师工程实践资源和能力;工作站企业导师, 建设以产业教授为代表的校外导师队伍;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校企导师优势联动,以项目联合申报和研发为依托,对研究生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工程化协同指导。

 3)共建多赢,构筑工作站建设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产教深度融合,加强资源建设,构筑校企平台创建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以合作多赢为理念,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实现互利多赢;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推动校、企、师、生目标契合、主体聚合、过程融合,将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以招生指标为抓手,激励和保障工作站建设质量提升。

3. 创新点

依托工作站,将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学校学科优势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率先完成改革实践,具有显著创新性。

1)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五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推动校企相互延伸和融合,避免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两张皮”,突破研究生培养从知识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2)师资建设创新:建设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知能互促、深度协同”的校企导师队伍和协同育人机制。

3)工作站运行机制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工作站建设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共建工程专业型工作站 186 个,居江苏高校前列,覆盖所有专业学位类别,平均每类别建站 9 个,校企导师比例 31,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1)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强,育人成果突出

近两年 348 人次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奖。天奇工作站进站研究生张炯(排名 2)与企业导师(排名 1)成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第 17 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17 年,我校 4 名工程专业型研究生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定的“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共 101 名),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2)建设一批优秀工作站育人平台,多赢成果丰硕

9 个工作站获评优秀,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其中,天奇工作站于2017 年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维艾普工作站一项目获评“2012-2014 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3)典型示范性强、显示度大,推广应用价值高 

研究生工作站作为产学研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探索具有普遍性,为工程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模式和路径,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支持本成果的项目之一《充分利用省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培养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在江苏省专项督查中获得最高等级 A

本成果相关内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近 3 年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达 110 余次,社会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