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27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邓军、王训练、张寿庭、段红梅、葛文胜

成果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1)我国地矿行业尤其是边疆和西部地区地勘一线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2)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

3)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普遍存在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之间的不协调性。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创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2)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3.创新点

1)确立了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适应国家需求、服务艰苦行业、面向边远地区、注重实践能力、弘扬奉献精神。

2)创建了校企联动的培养模式: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相结合、学位标准和行业要求相结合,推行“订单式”培养。

3)创建了双向考评的质检体系:师资双方组建、教学双向考评、师生双向选择、导师动态调整、论文双师指导、绩效双方评价,强化全过程管理。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中国地质大学作为我国“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牵头单位,肩负着该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责任,并在全国38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为我国地矿系统尤其是边疆和西部地区艰苦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并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我校被授予“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地质工程领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主要成果及贡献:

1)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推行“订单式”和“定向式”培养:加强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组织编写试用教材30部,在试用基础上公开出版教材20部。提升了地勘一线紧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大力促进了研究生教材内容更新和推广交流。

2)创建了一批“地学类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产学研基地:我校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单位达50余家,遍布全国27省市自治区,在此基础上创建了11个“地学类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有效地开拓了高校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办学空间;并从企业遴选了一批优秀的兼职导师,促进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3)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地矿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年招生规模,由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今的800余人,累计招生5000余人。本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年招生规模占全国的15%-20%,位居全国第一;其中70%以上为边疆和西部地区的地勘一线人员,为我国地矿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

4)涌现出一批长期扎根地勘一线的科技精英:他们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者王秉璋、陈红旗、杜光伟、陈惠强;“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者杜欣、刘国印、吕文德、姚新年、王世炎;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获奖者李中明、赵建敏,等等。

5)典型事迹和实践成果得到广泛交流与表彰,发挥示范性作用:2008年,被北京市高教学会研究生教育研究会授予“北京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优秀单位”,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授予“北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2011年,被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地质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领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2012年,荣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