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奖项介绍

关于表彰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的决定

学会【2014】7号

为鼓励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学会2014年设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

2014年,学会秘书处收到来自全国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申报教育成果奖256项,按照评选办法,经过形式审查、网络评议、复评答辩、审核批准等程序确定最终入选成果41项,其中,曹雪涛等人的“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特等奖;陈洪捷等人的“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等10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段丽萍等人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实践”等30项成果获得二等奖。现对41项优秀成果和成果主要完成人予以表彰,以资鼓励。

希望通过表彰优秀,进一步激励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名单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2014年12月


颁奖照片

获奖名单

特等奖
曹雪涛、王全兴、张意、于益芝、田野苹医学免疫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思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陈洪捷、沈文钦、赵世奎、郭建如、蔡磊砢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
一等奖
钱颖一、高建、郦金梁、钱小军、张进清华MBA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
一等奖
施一公、饶毅、王晓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生命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
一等奖
王战军、周文辉、翟亚军、廖湘阳、刘俊起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等奖
白海力、赵美蓉、陈金龙、刘宁、王天友天津大学研究生“3I?4C”分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等奖
丁雪梅、甄良、赵学增、沈毅、宋平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等奖
朱跃龙、董增川、姚纬明、方国华、刘平雷 服务行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水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严建华、樊建人面向能源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团队式国际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
一等奖
古继宝、张淑林、倪瑞、彭莉君、裴旭基于科教结合的两段式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李军、林梦泉、任超、王战军、王洪歧全国“学科评估”对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科内涵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段丽萍、贾金忠、崔爽、李立明、汪玲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柯杨、段丽萍、崔爽、侯卉、王青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吴晓求、刘凤良、宋东霞、吕莉莎、李艳丽回归学术本源,夯实学术基础,全面建立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
二等奖
王晨光、王振民、崔国斌、陈卫佐清华大学法学院LL.M.中国法外国研究生学历教育
二等奖
袁本涛、王传毅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二等奖
张涛、周东华,周杰,张长水,王书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型博士生培养的十年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宁滨、余祖俊、李国岫、刘志刚、朱晓宁服务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等奖
郝群、王涌天、赵跃进、倪国强、李林以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为引导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谢建新、吴爱祥、刘立、班晓娟、宁晓钧面向大流程工业的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
二等奖
张跃、牛珩、宗燕兵、武晓峰、吴爱军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及实践
二等奖
王伟、潘华峰、许能贵、丁霞、史亚飞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二等奖
于润洋、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
二等奖
杨小康、杨一帆、罗金才、李萍、毛军发大电类学科融合环境下的创新型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陈南梁、徐广标、郁崇文、李炜、晏雄创新纺织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等奖
吴刚、马爱民、陈果良、刘红梅、李坤标准引领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二等奖
孙铮、戴国强、骆玉鼎、薛丽萍、王少飞以国际国内认证为抓手,以终身成长为导向,财经类院校MBA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二等奖
汪霞、孙俊华、汪雅霜、崔军、钱铭中外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二等奖
许钧、吕建、卞清、朱俊杰、吴晓曼跨学科、前沿性、国际化-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二等奖
袁寿其、施卫东、王谦、杨敏官、袁建平协同多元优质资源强化创新与工程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动力工程研究生
二等奖
徐翔、罗英姿、侯喜林、陈杰、朱中超农林学科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二等奖
顾建军、魏少华、张新平、张乐天、周晓静教育硕士高水平实践能力“融合式”培养体系的建构
二等奖
杨亦鸣、张强、封世文、顾介鑫、余光武神经语言学研究生“立体协同、前沿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奖
周叶中、夏义堃、宋朝阳、张莉、王鹏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二等奖
黄宗明、张云怀、王东红、向诚、郭瑜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协同培养高层次专业学位人才
二等奖
霍学喜、赵敏娟、白晓红、朱敏、白亚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强化农林经济管理研究生过程培养
二等奖
陈勉、宫敬、宁正福、梁永图、佟研和而不同石油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体系重建
二等奖
邓军、王训练、张寿庭、段红梅、葛文胜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陈小前,夏智勋,李九天,梁彦刚,郑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二等奖
胡志刚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研究
二等奖
束金龙、李耀刚、廖文武、丁明利、马爱民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六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