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尤能访谈录

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尤能访谈录

梁尤能教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94-1999年),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记者:今年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请您回顾一下过去20年里,学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请列举一至三项。

    梁尤能:我想说几件事,一个是当时的学会为什么要成立,因为那个时候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当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完全靠实践当中来摸索。因此当时有一些学校的研究生院负责人和一线工作者都有强烈的要求,希望能够有一个组织提供经常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当时国务院学位办的主任赵沁平同志对这个事情非常支持,也非常关心,基本上可以说在他的领导下逐步把学会建立起来了。秘书处就设在清华,我是副会长,秘书长是林功实,主要工作是林功实来做的。这就是说,当时学会之所以能成立,主要因为研究生教育大量的问题需要大家有一个平台来共同讨论、研究,这个学会的成立得到了很多高校的支持。

    第二,从那个时候来讲,确实有一批热心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各个学校研究生院负责具体业务的常务副院长们,对这个事情有热心,而且也熟悉业务,有发言权。以林功实为首的秘书处,每年非常热心地组织大家在清华的学会秘书处开会,研究学会怎么运作,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因此,学会之所以能办下去,而且能够取得成效,我认为秘书处有一批热心于此工作的同志作用很大。

    记者: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正在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高,您认为学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当发挥哪些职能和作用?

    梁尤能:随着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大幅度提高,质量问题首当其冲,尤其是博士生。从清华的角度来讲,我们当时在校内多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博士生的质量问题。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指导教师的问题,指导教师自己的水平和学术视野能不能够站的比较高、选的题目是否是学术前沿、是否具有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记者:学会今年成立了一些新的机构,人才评价和国际交流。主要是为了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跟国外进一步接轨,您认为学会在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上面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梁尤能:学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组织各个培养单位与国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启发或者解决研究生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对社会就是最大的贡献。同时注重通过交流,使各学校提高学科建设能力,因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的质量与所在培养单位的学科水平息息相关,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