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会议纪要

系列论坛 | 全国涉农高校研究生“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12月4日下午,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农业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论坛”在线上举办。此次论坛围绕“1+3”核心内容开展研讨,“1”即农林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主线,论坛分别从理念、学科、制度3个维度对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做探讨交流;“3”指兽医、林业、渔业三个领域,论坛特邀嘉宾分别就三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分享交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副秘书长赵忠升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沈希,全国兽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功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林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尹佟明,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王锡昌在线出席论坛并做报告。论坛由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和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巨友共同主持。


1670553217455046439.jpg

赵忠升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了我国高层次人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发展路径,指出了农林高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出全面提高农林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农林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各项工作,需要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战线同仁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奋力推进。


2.jpg


林万龙副校长做了题为《坚持四个面向,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涉农人才》的报告,他指出,高等农林教育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从坚持四个面向的总体思路出发,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生动的教育改革案例,分享了自己对高等农林教育如何从内涵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认识。


3.jpg


董维春副校长在《行业特色高校学科边界与战略管理——以农科为例》报告中回顾了农业高层次人才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比了国内外学科体系特点,谈了自身对于中国高等兽医教育培养模式改造的设想,并激励涉农高校研究生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坚持分类培养,提高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4.jpg


沈希校长以《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专硕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为题,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林专硕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迭代升级的过程,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在改革实践中的多主体协同、导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实施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jpg


王功民副局长以《当前兽医行业发展形势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为题,从畜牧业产业链供应链市场链、动物防疫自身发展、大食物链中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大健康、国际大循环、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六个维度分析了国家兽医发展形势,对于战略复合型领军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交叉学科顶尖人才、管控风险的安全保障综合型领军人才培养谈了自己的思考。

6.jpg


尹佟明副校长以《“高峰学科引领、多维协同驱动”涉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为题,针对林业人才培养专业精神、原始创新能力、服务产业能力,分享了“高峰学科引领、多维协同驱动”涉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培养高水平涉林人才提供了参考。


7.jpg


王锡昌院长以《共建共融共享,知渔爱渔强渔,培养“海洋渔业+X”高层次专业人才》为题,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围绕知渔爱渔强渔的海洋渔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重塑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享育人资源三个方面实现教育教学五大转变的案例。


来自全国农林高校的领导、专家、导师近4000人在线观看了论坛直播,论坛总点击量超过10950次,论坛受到了广大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将进一步完善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