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硕士生学制第二次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硕士生学制
第二次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05年2月26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全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与学制第二次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卫院士、副主任李军、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陈留汀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教授、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方祯云教授以及西部地区2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上,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陈留汀教授代表重庆市教委、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代表重庆大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秘书长陈皓明教授主持。
依据高等教育法,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这是从法律角度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培养年限进行的界定。从实际工作来看,当前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主流年限是3年,2年完成硕士学业的研究生非常少。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20多年。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迅速,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如果不挖掘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潜力,缩短硕士研究生修业的主流年限,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效率,不仅难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位深造需求,也使得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实现难以得到保证。随着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对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减少,对应用型的硕士毕业生的需求日益旺盛。面对这种情况,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学习年限问题,日益成为政府、社会、研究生教育界以及广大研究生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次会议围绕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学习年限,特别是西部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卫院士在发言中详细剖析了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学习年限问题,从政府、社会、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广大研究生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杨卫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应该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需求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面对的国际竞争等问题。全国各地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大部分西部院校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杨卫表示,政府不会在研究生学制问题上搞“一刀切”,应本着“分析矛盾,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东西互动;区别门类,教育均衡;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指导思想谨慎地推进。
会上,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大会发言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与会的西部院校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积极发表看法。大家认为,研究生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各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考虑由改革带来的对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利弊影响。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该在明确定位,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教育实施灵活学制。
(学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