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会 2014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14年7月28日至30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会议共有来自全国5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93名代表参加,大会收到学术论文44篇。本次年会由贵州大学承办,郑强校长会见了部分代表,并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贵州省教育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嘉林教授致开幕词,他介绍了大会的筹备情况,通报了环节选举情况。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教授和贵州省教育厅何秀黔副厅长分别致辞。开幕式后的两场特邀报告分别由国务院学位办欧百钢作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进展》的报告,分析了当前农林研究生教育的趋势,介绍了国务院学位办最新出台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教授做为学术贡献奖获奖代表作了《科学研究指导原则与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报告,回顾了他本人的学术研究历程,并对农林学科教育管理学术研究做了深入讨论。
围绕会议主题,于嘉林教授做《关于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报告,结合中国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大家普遍关注的学科自评估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做了详细介绍;贵州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赵德刚教授在会上做了《贵州大学农林学科研究生教育概况及改革思考》的报告,介绍了贵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农林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做了题为《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侯喜林教授作了题为《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鹤友教授作了题为《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讨》的报告;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洪军教授做了题为《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的报告;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潘东明教授做了题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报告。这些报告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展示了丰富的实操案例,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在分组交流阶段,与会代表按照会议主题分成了3个小组展开了讨论。代表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利用好奖助体系,吸引优秀生源报告农林高校(2)科学合理的配置不同学科的招生指标,充分考虑到学校的重点和特色学科(3)要控制在职攻读博士生的比例(4)培养方案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方案的修订要走在前面(5)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需要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密切协作,要处理好部门之间的衔接问题。
按照往年惯例,本次年会根据通讯评议和会议研究,评选出了优秀论文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见附件1)。此外,2014年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在总会的组织领导下,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学术研究优秀人才。作为纪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的重要活动,本次会议还根据历年发表有关研究生教育论文的情况评选了农林工作委员会20周年学术贡献奖,共有来自8个高校的10人获奖(见附件2)。大会向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和学术贡献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闭幕式上,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长新教授代表农林工作委员会对年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整个研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新一轮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中,随着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和挑战。就当前的工作来看,各高校应该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为契机,以体现不同培养单位办学特色为基础,以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认真开展本单位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此外,他还结合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最后,受大会委托,他对改进年会筹办及优秀论文评选组织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各会员单位在确定参会代表时要优先考虑会议投稿人,以此鼓励和激发大家的研究热情,为他们提供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和思想的机会;并进一步改进年会筹办过程的报名及收费方式。
另外,根据总会的换届工作要求,在前期会员单位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单位的基础上,本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确认了各单位的委员人选,选举产生了主任及副主任委员,完成了新一届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的换届工作(见附件3)。
感谢贵州大学研究生院为本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的辛勤努力!

单位 | 论文题目 | 第一作者 | 获奖等级 |
北京林业大学 | 中美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 常新华 | 一等奖 |
中国农业大学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效率评价 | 刘宇 | 一等奖 |
南京农业大学 | “以学生为中心”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 | 罗英姿 | 一等奖 |
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的价值、困境及改进 | 牛国卫 | 一等奖 |
湖南农业大学 |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四双制”培养模式探索 | 曾雄旺 | 一等奖 |
江西农业大学 |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问题治理研究 | 曾红权 | 一等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 齐西婷 | 二等奖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类型研究 | 丁雪华 | 二等奖 |
沈阳农业大学 | 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及启示 | 李益清 | 二等奖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基于已获学位者自我评价的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分析 | 张玉胜 | 二等奖 |
河南农业大学 | 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下的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探索 | 李红娟 | 二等奖 |
广东海洋大学 |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探析 | 陈汉能 | 二等奖 |
华中农业大学 | 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刘太玲 | 二等奖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教学型大学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左豫虎 | 二等奖 |
西南大学 | 依托主文献资源服务平台 全方位构建研究生主文献制度 | 段有德 | 二等奖 |
四川农业大学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张双秋 | 二等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对于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 李敏 | 二等奖 |
北京林业大学 | 非京籍研究生留京动机及京外就业问题研究 | 徐伟 | 二等奖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中导师责权机制的构建 | 阮洪生 | 二等奖 |
海南大学 | 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探索与实践 | 罗丽娟 | 二等奖 |
序号 | 单位 | 获奖人 |
1 | 南京农业大学 | 董维春 |
2 | 南京农业大学 | 罗英姿 |
3 | 华南农业大学 | 蔡茂华 |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张静 |
5 | 华中农业大学 | 胡承孝 |
6 | 华中农业大学 | 秦发兰 |
7 | 中国农业大学 | 史长丽 |
8 | 北京林业大学 | 孙信丽 |
9 | 江西农业大学 | 曾红权 |
10 | 湖南农业大学 | 李阿利 |
主任委员: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嘉林教授
副主任委员: 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长新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惠鹏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建华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
委员: 贵州大学副校长赵德刚教授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黄金英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跃进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侯喜林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鹤友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彭新湘教授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洪军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潘东明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刘家尧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谢世清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立海教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处处长郭永霞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丁雪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健强教授(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