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三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基于校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研究


成果名称:基于校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研究

成果完成人:马永红 刘贤伟 包艳华 张乐 于苗苗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理论问题

当今多元知识生产模式共存,大学与其他机构互动日益频繁,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教育试点,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是否会成为博士生人力资本构建、价值实现和增值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从理论上开展研究。

2.理论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案例征集及质性研究;问卷调研及访谈;数理统计法。

3.创新点

1)系统运用邻近性、合作网络联盟及超学科理论,提出联培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概念,界定其为博士个体创新能力、心理资本及其源于校所合作网络连接的社会资本的总和,对美国著名科技政策学者 Bozeman 等人提出的科技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有效拓展。

2)整体构建了联培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的内外部机制模型,厘清其外部机制由外部组织条件(组织间的邻近性、合作程度)构成;内部机制由“隐性成分”(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显性成分”(创新能力)构成,并且隐性成分作用于显性成分;原机制模型经实证研究修正为联培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发展模型。

3)梳理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演进历程,全面剖析国内主要试点案例,明晰三个重要目标定位(高层次人力资本发展和转移、知识生产与拓展、合作可持续)、三种战略联盟主要形式(合作联盟、协作联盟和跨学科协同联盟关系,且我国正从合作联盟向协作联盟发展)、四大主要合作模式(高校单方面培养模式、院所主导模式、导师关系模式和合作需求模式,且合作需求模式方能真正实现联合培养的预期目标),提出改革政策建议。

4)创造性采用案例征集、通用示例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案例研究,与案例参与诸单位充分沟通,形成中国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典型案例集,为本研究打下了实证研究基础,也成为校所联培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借鉴的重要文献。

4.理论研究贡献

1)提出的联培博士生科技人力资本概念和发展模型,联合培养多主体战略联盟组合方式等是对研究生教育学理论的贡献,且有政策参考价值。相关成果成为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培养研讨会的重要会议资料,改革建议已获采纳。

2)出版论著 2 部,如收入专著的北大-清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PTN)联合项目案例,成为三校所获 2014 年本学会成果一等奖支撑材料。

3)发表在《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SSCI 检索论文 1篇,已被本学会《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选荐;CSSCI 检索论文 9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 篇。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学者引用本论文及专著。

      (4)部分成果获第七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研究项目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项中获“免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