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3 简介

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创新驱动,协同指导,材料学科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韩高荣 陈立新 张泽 陈洁 杨倩

成果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材料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一直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上取得了突出成绩。2000 年以来,共培养了博士毕业生519 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 项、提名奖7 项,发表Science 论文1 篇和Nature 正刊论文1 篇、子刊论文7 篇。据美国ESI 最新学科国际排名,浙大材料科学列全球高校第13 位(全球研究机构第27 位)。

1.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1)单个导师的个人能力局限、学术背景单一,不能满足博士生全面培养和课题研究交叉的发展趋势。(2)课程体系老化、知识结构僵化、课程国际化程度低,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起点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对材料学科知识的不同需求。(3)学术氛围不足,学生的学术兴趣淡薄、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培养材料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台要求。

2.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1+X”导师组指导模式,增强导师组自主权,提高指导成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2)构建“MSE-FPAFI”模块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满足各层次、研究方向博士生的不同需求。(3)搭建高端学术活动平台,营造浓郁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活力,提升博士生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3.创新点:

1指导模式创新:创设了“1+X”导师组指导模式,为博士生提供了一批专业特长强大、学科背景多样、学术经验丰富、国际交流合作稳定的高水平指导团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支撑。(2课程体系创新:突出国际引领理念,立足专业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构建了能满足不同求知欲、接轨国际化的“MSE-FPAFI”模块化课程体系。(3培养形式创新:打造了学术成果墙报(Poster)展、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求是材料科学论坛等多样化的高端学术活动,推动国际化学术交流,激发博士生创新活力,提升博士生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的优秀博士生,学术成果显著。2010 年以来,博士生发表SCI 论文2048 篇(其中IF5 以上论文223 篇,IF10 以上论文63 篇,ESI 高被引论文48篇),篇均影响因子从2010 年的2.34 上升至2015 年的4.13,博士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 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 人。博士毕业生中65%以上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不少成长为教授、优青、青千。2)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形成了28 个以院士、千人、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导师组指导团队,博士生指导成效显著增强。3)形成较好的国内外影响力。完成教改项目11 个,发表教改论文22 篇,获教学成果奖4 项,打造了材料微结构探索大赛等系列品牌学术活动,社会反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