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2 简介

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标准建设,深改推动,质量监督—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效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辛忠 徐心茹 单国荣 陈晓春 吴艳阳

成果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成果简介:

以华东理工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全国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作组,以9 家大学组成的核心组为依托,积极探索工程硕士培养规律,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主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

1)针对全国170 余家不同类型高校(理、工、师范类等)培养要求差异,统一制定了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在全领域施行。

2)建立实践基地并制定监控体系,解决工程能力不强的问题。

3)全领域开展论文抽查评估,解决学位论文质量无监控的问题。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成立协作核心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化学工程领域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良性发展,确保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2)标准建设,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规范。总结多年来各单位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份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和学位基本要求。

3)深化改革,推动学位基本要求实施。核心组从课程体系、校企双师、实践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试点和示范,进而辐射全国、引领全国各类培养单位的培养工作。

4)质量监督,健全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创建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学位论文评估体系,保障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3.创新点

1)率先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并完成首次评估。

2)率先完成学位标准和学位基本要求的制定,在领域内177 家培养单位推广,并辐射至其它工程领域;

3)构建服务需求、校企协同、持续改进的创新育人模式。

4.推广应用成果与贡献

1)发挥协作组作用,指导和引领领域内170 余家培养单位的良性发展;创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监督体系,在领域内各培养单位推广应用,并辐射到全国其它工程领域;服务国家需求,累计培养2 万余名研究生,有8 人(全国123 人)获得第一、二届全国工程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吴飞明作为唯一硕士代表受邀在中国学位与教育学会成立20 周年纪念大会做报告,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吴飞明:未出校门就当厂长

2)深化教育改革,获批4 项国家级教育研究课题,发表15 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校企结合,打造华东理工大学-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等4 个(全国66 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拓创新,培养单位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