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32 简介
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林述温 刘能现 常凯 张洪清 黄文峰
成果完成单位:福州大学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管控措施难以对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状态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有效监控,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难以杜绝培养过程关键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管理漏洞。本项目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中,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保证机制融合固化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各项管理业务流程及其运行规则中,打造一个全新的覆盖研究生培养业务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以及培养质量的及时监控,从而构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本项目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和要素。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特点,全面规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基本业务流程,建立与国情、校情、培养规模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的绩效评价体系。将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固化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中,打造一个全新的覆盖研究生培养业务流程全过程的能够保证培养质量的质量保证机制信息化支撑平台。该平台的流程管理及运行机制的信息化确保每个培养环节不折不扣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避免人为因素的随意性和管理漏洞,同时可以及时掌握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状态,便于强化薄弱环节的质量跟踪。
3.创新点
1)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信息技术引入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中,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保证机制融合固化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各项管理业务流程及其运行规则中,构建全新的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支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保证机制,可以有效地对培养过程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2)该信息系统与移动通讯联网,自动以手机短信将培养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及时送达和提醒有关用户;并设有集中的待办事项目录清单和处理按钮,使培养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更加便捷、高效。
3)开发了研究生培养过程数据挖掘功能,自动产生统计报表,方便进行各类研究生各环节培养质量分析,及时掌握各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状态和趋势,为管理者强化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近5 年来,我校通过构建并实施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确保了培养过程各环节不折不扣落实,每个培养环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则制度,有力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2014 年、2015 年福建省学位办对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抽查盲审,这两年我校学位论文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0.5%和1%,为全省学位论文抽查不合格率最低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合格率为全省平均值的三分之一。2015 年福建省学位办开展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各高校按规定比例和数量上报参评的优秀学位论文,经省学位办委托第三方评审,我校参评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率为100%,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率为94.5%,位居全省第1,高于全省学位论文平均通过率25%。近几年,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脱颖而出,我校博士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断增加,约有10%的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累计影响因子达到30 以上,多位博士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总累计影响因子大于80,三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宝钢奖学金特等奖,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论文他引次数不断攀高。
本项目所研发的支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于2009 年7 月开始在福州大学研究生院投入运行,并推广应用;2013 年9 月开始在福建农林大学投入运行;2013 年12 月开始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推广应用,2014 年5 月和2015年11 月开始在福建工程学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推广应用。本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