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30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六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束金龙、李耀刚、廖文武、丁明利、马爱民

成果完成单位: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探究解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社会认同度不高、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与行业结合不够紧密以及质量标准缺乏,以及被人戏称“地位被矮化、招生盈利化、培养学术化、管理边缘化”等不良现象。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上海积极探索改革路径,缜密做好顶层设计,以质量为先,以标准为魂,围绕“六化”模式构建与实践,深入开展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1)对接行业,探索培养规格行业化

成立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形成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合作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定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三个共同”举措,有效推进对接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

  (2)改革教学,推进知识能力复合化

引导上海各高校不断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在注重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加大实践课程、市级和校级案例库的开发力度,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共同提升,初步建成体现能力复合要求的案例库。

  (3)加大投入,促进实习实践制度化已建成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259 个,构建了“市级、校级、院级”三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体系,覆盖全市所有专业学位培养高校和专业学位类别,制定了基地建设实施办法,建立了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研制了市级示范基地的遴选标准。

  (4)制度引领,推动导师队伍双师化

上海积极推动高校与行业对接,吸引行业专家“走进来”,构建由校内导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共同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制定了青年教师产学研见习计划,有效促进了校内导师的双师化,营造推进双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

  (5)依靠专家,实现考核评价系统化

根据专业学位类别的不同特点,研制了36 种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举办了9 期导师培训班,并在专业学位论文市级双盲评审工作中使用。逐步建立健全了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

  (6)拓展视野,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国际认证,拓展海外实践基地,吸引国际生源,引进海外师资,打造国际化课程,促进师生海外访学。

3.主要创新点

  (1)创新组织形式,建立推进机制

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 多年来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前瞻。创新以研究生教育学会、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基地、高校、行业等多方联动协作,建立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联动机制。

  (2)注重顶层设计,优化质量标准

首次系统研制和推出了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海现有的36 种专业学位类别,注重顶层设计,以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标准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制订了实施方略。

  (3)推进“六化”模式,保障教育质量

首次提出了以“六化”模式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从对接行业、改革教学、加强实践、建设队伍、优化标准以及推进国际化等方面入手,提高教育质量。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项目成果在上海地区广泛应用,成效显著;被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高度认可,得到教育部《中国教育咨询报告》(二)推荐;在全国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等会议上做主旨报告;北京、湖北、广东、广西、新疆等省市来上海学习交流;相关成果已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