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11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王伟,潘华峰,许能贵,丁霞,史亚飞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果简介:

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中医药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调整。在引领行业致力于现代中医学位制度的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背景下,重点针对原有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单一;学位设置内涵不清晰;“博士不博”、“临床不临”;研究生培养理论和实践脱节,特别是临床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欠缺中医原创思维等关键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密切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果。

具体举措有:1. 建设组织机构:先后成立 “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及“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指导性培养方案与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试点工作。2.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出“两个层次,四种类型”总体思路,在培养方案中从课程设置、培训模块、考核方式、学位要求等方面突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不同;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①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结合临床重大疑难病症的基础与临床的关键问题开设相关课程,探索构建实用性、创新性的临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②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实施临床转科与跟师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彰显中医学的新内涵与新特色。③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开展“育苗工程”,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创新点:1.构建了完整的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学位制度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中医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医人才培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具有原创性意义。2.开创了传统教育(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课程学习与临床轮训)的方法体系,制定《全国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三段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模式有益补充。

推广应用及贡献:1.相关举措成为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传统的中医学不仅拥有完整的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且为初步实现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2.基本模式与具体举措为广大中医院校所采用。近五年来两校共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5千余人,相关借鉴院校培养1.5万余名,招生人数占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2/3。就业率达到99%以上,均在临床一线工作,且成为我国中医药临床各科的骨干力量。

本成果为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中医学研究生继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后获10项省部级教学课题资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