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一等奖8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一等奖

成果名称: 面向能源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团队式国际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 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严建华,樊建人

成果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

    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我国能源环境领域顶尖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科研与教学基地。先后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13项。

多年来,学科在岑可法院士的领导下,努力探索实践培养高水平人才之路,在研究生教育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培养博士生中,7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提名奖,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特色有:

1、 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团队式培养研究生。

    针对传统单导师指导模式存在的“研究生培养全面型与导师个人能力局限性、学位论文研究交叉性与导师学术背景专一性”等矛盾,构建由高水平科研人员组成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博士生导师群体(包括院士1人,长江特聘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年轻导师的研究背景和专业特长,优化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2、     严格研究生开题,面向能源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鼓励学科交叉。

    紧扣国家、行业和企业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需求,严格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要求具有明确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背景。注重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自主设置了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点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创新。

3、     持续稳定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缺乏长效性与持续性”等现状,提出“团队引进”思路,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解决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过程中缺乏长效性和连续性的问题。推动各类跨境交流访学,强化研究生国际交流的英语运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4、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由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协同高校互聘兼职博士生导师,实行校企联合导师组指导研究生。注重研究生的项目锻炼和工程技能,培养具有独特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本成果面向能源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对团队式、国际化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长期有益实践。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95人,博士研究生356人,54人已晋升教授职称,7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