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明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是来自华中理工大学2009级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吴飞明。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作为硕士毕业生代表参加此次盛会,感到十分的荣幸。
自2009年以来,国家开始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这是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机制的重要转变。我校十分重视对我们工程硕士各个学习阶段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校级和院级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地,为我们创造了优良的实践学习环境。
在完成了学校理论课程后,我来到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实践。在实践单位,我主要参与了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中催化剂的研发和生产,以及该工艺技术的工业开发工作。该技术是学校导师实验室研究项目的技术转让。
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防冻液。我国的乙二醇产能和产量尚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目前只有30%为国内生产,需要大量的进口。
目前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石油化工路线,采用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可以节省宝贵的石油资源,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这项技术的关键和难点是,现有的催化剂在工业化装置中活性和选择性低,使用寿命短,无法满足工业化要求,生产的乙二醇产品无法达标。
当我到企业实践后,企业就安排我进入项目组,让我挑起重担—作为催化剂制备研发和生产公关技术的负责人。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我负责催化剂原料的筛选,生产流程的设计、设备的选型、设备的调试和工艺条件的摸索。
乙二醇的制备在实验室中只需要2g催化剂,工业化万吨级生产装置则需要上百吨;实验室的粉末状催化剂在工业化装置中由于压降太大,无法使用,需要研制成性能达标的颗粒状产品;实验室的最佳制备条件,应用到工艺化生产中却不能试制出合格的催化剂。反应釜的放大效应,设备的变化,人员的管理,季节的影响,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层出不穷。为赶在开车前提供合格的催化剂,炎烈的夏天,我带领同事们不辞辛苦,不断优化方案,反复试验,最终逐一克服了催化剂制备的放大问题。解决了催化剂物理性能差,活性和选择性低,寿命短的问题;确定了稳定生产催化剂的方式。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不断增强我信心,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让我得到了全面的历练。
生产的催化剂首先在中试装置中进行应用,在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中试试验一次开车成功,得到合格的乙二醇产品。该技术成果鉴定提出:技术创新强,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工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尽早实现产业化推广。
在实践过程中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常被企业的同事们亲切的成为“吴厂长”。《中国教育报》将我的这个经历和其他同学的实践过程整理报道,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社会对我们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肯定。
目前该技术已经有四项授权发明专利,并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让证书”;该项目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长三角联合攻关示范项目,被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指导计划。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转让四套,工艺包的合同金额达4亿元。2014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我所在的企业作为上海市产学研优秀合作企业,得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作为一名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感谢我的学校,感谢实践单位上海浦景化工!经过了全日制工程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的研究,我信心满满走出了校园,并留在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继续做贡献。我愿在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战,继续深入专业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社会的英才,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全部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