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会议纪要

转危为机的“四心工程”:浙江师范大学应对疫情加快研究生教学改革

孙炳海 吴瑛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  浙江金华 321004)

jky18@zjnu.cn; wuying@zjnu.edu.cn

 

为保障研究生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浙江师范大学按“延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转危为机推出“四心工程”加快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利用全球免费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平台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云、钉钉或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微信或QQ群等自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一、应对疫情心理的“稳心工程”:让每个人心中有底

      疫情发生在假期并有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预计,研究生院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2020研究生招生复试会受到影响吗”“实验还没做完,毕业论文怎么办”“开学时间会正常吗”“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返校”。学生受到疫情影响,本来就产生了许多紧张焦急的情绪。如果及时关心与引导,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安排,有助于缓解疫情期间的不良心理反应。

      1.第一时间要求全体导师关心学生。疫情爆发后,大年三十就通知学院要求导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理性科学看待疫情。引导学生通过官方权威途径获取信息和防控知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消除焦虑恐慌情绪。此后将上级及学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传达给研究生。

2.及时发布告全体导师与研究生的一封信。21日,通过学校官微发布了《一丝不苟严防控 一如既往勤导学——致导师和研究生的一封信》。对全体导师和研究生提出“防控,严守规定不马虎”“导学,多重方式不停步”“毕业,认真对待不焦虑”“师生,以爱战疫情更近”四点建议和安排。明确了开学推迟但导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导学形式可多样、教学质量不降低的要求。

      3.发布应对疫情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文件。经过不断认证于214日发布了《关于做好春季学期研究生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转“危”为“机”加快研究生教学改革、加强组织保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确保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质量三项总体,明确授课的四种不同方式,强化对六类不同学生的分别管理,落实日程安排,确保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4.以征求意见方式,引导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生院会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就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研讨,充分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可能面临的困难。一方面充分体现出对任课教师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加入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a.jpg

二、满足师生需求的“贴心工程”: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

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知识创新问题解决的能力。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认真学习的导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求导师开设问题解决导向、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学校出文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混合教学方式,满足师生需求。

1.充分利用免费开放课程。坚持“汲取众长 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全国免费开放的各类优质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导师要充分了解熟悉的基础上推荐给学生或改造成符合研究生课程目标的内容。

2.开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学生数较多的课程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云的现有课程进行改造使用;纳入浙江省研究生课程共享平台(“学在浙大”平台)建设的网络课程要提速建设,可以边开发边使用。

3.尝试直播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数较多的直播课堂推荐使用“钉钉”或“腾讯会议”,并提前通过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开会、形成教学视频,排除教师使用新教学技术的畏难心理,提高使用的整体水平。

4.全面使用熟悉度高的自媒体。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对课程建立微信群、QQ群,实现师生双向联系,发布通知及时沟通。学生人数较少的课程可以直接使用微信、QQ群等平台开展教学。 

三、确保教学质量的“安心工程”:网络教学公约·网络教学助教·网络教学督导

      当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受到不断争议时,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网络课教学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研究生院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各类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率先提出实施“网络教学公约”“网络教学助教”“网络教学督导”制度,引得师生认同确保教学质量。

1.双方自愿签订网络教学公约。由任课教师与听课学生共同修改投票通过“网络教学公约”,公约融入了专业知识学习规范与思政素养要求,将维护网络环境作为师生的共同责任。双方约定不在网络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项,及时互动遵守承诺。有学生反应说道,事先签订的网络教学公约给我们打下了一剂预防针,提醒大家网络授课不意味着能随随便便上课。

2.每门课都设置网络教学助教。每门课程都必须设置网络教学助教,协助导师布置作业、反馈信息、交流想法,帮助师生们进一步理清教学任务。郑忠龙教授在开设《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中,就深有感悟地说道,网络教学助教会实时监督直播状态,协助老师及时解决直播网络不稳定、学生掉线等状况,还可在师生间传达各类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情况。

3.任课教师邀请网络教学督导。每门课程都可以邀请网络教学督导,除了检查师生上课的准备、实施过程、作业情况与教学反馈外,更多的是进行业务指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炳海教授是第一个以网络教学督导的身份观摩了研究生课程教学,鼓励教师们的教学创新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建议。


b.jpg


四、分类管理的“暖心工程”:关心全体学生·呵护疫区学生·表彰抗疫学生

不同类型的学生受疫情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研究生院实施分类管理,保障每一位同学的权益。

1.常规情况人性化分类管理。对疫情期间的见习、实习、实践、调研等实地外出活动全部暂定,或改为网络调研。开题、中检与毕业班学生论文采用视频答辩、书面答辩、通讯评审等方式完成预答辩。非全日制MBA和MPA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全部改为线上教学。及时通知补修补考学生全部延期到开学后进行。对因疫情防控需推迟返校或返校后需隔离观察的学生,要做好学业指导与补课安排,实行多种形式的个性化辅导。

2.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学生补助。各学院每日关心并报送留校研究生的健康,并于28日启动了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申请工作,帮助因疫情突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给学生传递浙师的温暖和关爱。累计资助7名研究生,发放补助6400元。《中国教育报》对学校及时响应,落实困难学生资助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3.投身抗“疫”类学生成果学分认定。学校对于投身防疫类学生创作的专业类防疫作品、实践成果或科研成果可以在开学后认定相应学分。学校要求各单位要发掘防疫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科学防疫服务工作的先进个人、团队,并指导学生在遵守防疫规定前提下开展科学防疫的社会服务。目前,心理学科、艺术学科、体育学科学生在防疫心理调适、以艺治疫作品拍卖捐款、居家科学健身等领域不断涌现先进个人与团队。学校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积极投身抗疫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一批能为人民做事的学生,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学生,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

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