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会议纪要

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111819日,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会议的主题是:“适应国家需求,明确定位,提高质量——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战略与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唐继卫处长,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晓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虹教授,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副主席、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余寿文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教授,以及部分工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来自全国12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2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教授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晓江致辞,并简要介绍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虹教授致辞。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唐继卫处长发表重要讲话,他从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招生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同时,就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议。最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虹教授宣读获本次会议优秀论文奖的8篇获奖论文名单,并请台上就座领导颁奖。

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代表们听取了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副主席、中国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余寿文教授关于“走向创新”研究报告的研讨兼谈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与几个认识问题、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晔教授关于卓越工程师“4+M+3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教授关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常务副系主任郑力教授关于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懂管理的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何茂刚教授关于工程硕士不同形式论文规范和基本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志明教授与中原油田地质院院长国殿斌高级工程师关于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虹教授关于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新维度的报告。

余寿文教授在报告中首先简要介绍了“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报告的内容,从报告研究背景、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态势与需求、当代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分析的方面进行了说明。第二,简要介绍了WEEF--GEDC-ASEEGS)会议中集中出现的核心词汇流动性、可持续、全国化、多样性、学生参与、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第三,介绍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第四,阐述了六个认识与理论问题,即什么是大学、专业、学科评价——投入产出、建设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大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工程教育、现代中国工程教育特征与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如何认识现代的工程专业

李晔教授结合同济大学的实际介绍了卓越工程师“4+M+3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他从环境变化、现实需求、未来责任等三个方面考虑“4+M+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从培养方案制定、卓越课程改革、卓越实践改革等三方面开展的改革措施,提出从改革走向制度的责任、投入、评价等三方面的思考。

沈炯教授结合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思考与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二是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其次,他从加强人才选拔力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进教育国际化、在重大科研实践中培养等六个方面介绍了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最后,在介绍对14所高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调查的结果之后,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郑力教授从工程管理的历史、为什么需要“工程+管理”、美国主要大学的工程管理培养方案、清华大学工程管理培养方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指出工程管理面向的是既具有技术复杂性,也具有组织复杂性的系统管理问题。创新越来越快地带到了市场,工程师不仅能应对技术的挑战,而且能理解环境、社会和财政方面的挑战对工程决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美国西北大学、DUKEDartmouthCornell等主要学校的课程体系、清华大学对运行管理机制和培养方案的尝试和探索。

何茂刚教授详细介绍了《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标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他从背景、主要内容及目标、课题研究工作简介、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西安交大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自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志明教授与中原油田地质院院长国殿斌高级工程师作关于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报告。汪志明教授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三三三制培养模式和一体化设计、多样化培养、国际化发展的培养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国殿斌高级工程师首先介绍了中原油田的基本情况,其次,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做法,一是统一思想、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建立有效管理体系,三是加大投入,倾心关怀,建立有效保障体系。最后,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高虹教授从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和国际合作学位项目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积极推动国际化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态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出国际化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新维度,国际竞争力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素质的新内涵并介绍了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五个要素。最后介绍了国际化背景下的联合与双学位项目,以及我国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会报告之后,与会代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三个专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和交流。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代表介绍了本单位在相关专题上开展的探索性改革实践及已取得的成功经验,达成一系列共识,取得良好成效。

闭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李震彪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忠教授、福州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林述温教授代表各个组,对分组讨论情况做了汇报发言。最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虹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101篇,经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收录83篇论文,主要涉及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模式、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团队与创新能力等五个主题。

意好全体与会代表一致对东南大学为开好本次大会所做出的精心安排及提供的周到服务表示衷心的谢意。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

             东南大学

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