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第二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7 简介

2016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蓄内融外,协同互激”,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王天友 李敏霞 舒歌群 王树新 姜楠

成果完成单位:天津大学

成果简介:

1. 主要解决研究生教育专业创新力薄弱的问题

能源动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主战场,为满足行业发展对具有专业创造力人才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亟需解决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基础知识不足,专业技能不强,专业创新力薄弱的问题。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依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三个一级学科的学科资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产学研联盟的产业资源、引智基地的国际资源,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蓄内融外的培养理念,并构建协同互激的四协同创新培养体系。蓄内即充分利用多学科资源,吸收营养,储备知识,练好内功,解决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融外即汇聚校外多种资源,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满足能源动力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解决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通过蓄内融外,最终解决专业创新力薄弱的问题,实现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协同互激的创新培养体系,即:

(1) 构建基础教育与课程实践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的课程体系

围绕力学基础知识,以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课程相辅助,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建立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培育创新思维。

(2) 构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相协同(学校+企业)的实践平台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挖掘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潜力,形成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为研究生提供创新环境,做实创新实践。

(3) 构建国内培养与国外实践访学相协同(国内+国际)的培养模式

建设含三个学科的全日制全英文课程体系,拓展国际实践访学经历,开阔学科视野,融入前沿专业领域,激发创新意识。

(4) 构建项目创新与拔尖人才培养相协同(项目+人才)的创新平台

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程博士教育的培养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为研究生参与项目创新与管理实践创造条件,提升综合素质。

3. 创新点

(1) 提出了蓄内融外的培养理念,实现内外兼修的培养目标。

(2) 构建了协同互激的四协同创新培养体系,培养知行合一的专业人才。

(3) 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公共平台课课程体系,奠定创新思维培育基础。

(4) 构建了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确立需求导向的培养机制。

4. 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深度实践,保障学生培养质量。5 年,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184 人,在学114人。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

协同合作,实现校企双赢格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0 个,合作项目34 个,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推广交流,取得系列教改成果。完成教改论文31 篇,视频课15 个,已获4 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17 所院校来校学习交流。

辐射高端,推动工程博士教育。汇集多方优势资源,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了重大工程项目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