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21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 教育硕士高水平实践能力“融合式”培养体系的建构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顾建军 魏少华 张新平 张乐天 周晓静

成果完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成果简介:

 

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硕士培养中最为关键、最具难度的工作。作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及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南京师大多年来锐意改革、不断实践,建构了教育硕士高水平实践能力“融合式”培养体系。

 

1.   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1)  实践能力目标定位片面化。针对将实践能力等同于教学技能,导致能力与价值分离的问题,提出高水平实践能力的目标定位,强调实践视野上的“高层次”、能力结构上的“高规格”、实际运用上的“高技能”与能力素养上的“高品位”,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国际视野、完备职业技能、较高创新潜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2)  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单一化。针对原有教育硕士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多样化选择,导致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建构个性化立交课程体系。

(3)  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碎片化。针对实践能力培养局限于见实习环节、孤立地存在于技能训练课、未形成整体的顶层设计,导致实践与理论割裂的问题,将实践性融合于教育硕士培养的全过程。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  培养模式的“嫁接式”融合。度身定做培养计划,探索以学位学历证书为基础、特色技能证书为辅助等多种培养模式,强化教育硕士原有本科专业基础与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有机嫁接、知能贯通的渗透融合。

(2)  课程体系的“立交式”融合。设计基于高水平实践能力培养的六大课程模块,创设多种形态、适应多样化需要的“立交式”课程体系,促进核心课程与案例课程、项目课程、微型课程等的交叉融合。

(3)  培养过程的“嵌入式”融合。将实践能力培养嵌入从目标定位到论文评价等全过程;理论学习中嵌入实践应用课程;建构“档案袋式”学位论文形态、鼓励现场答辩等,促进实践能力与各环节互动融合。

(4)  实践平台的“汇通式”融合。通过依托教育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以及江苏省教育学科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技能综合实训中心等平台,建立改革实验区和工作站,构建“大学-政府-学校”教育发展联合体,促进各实践能力培养资源的协同融合。

3.  创新点

(1)  理念创新。超越传统的实践能力观念,提出与教育硕士层次相匹配的高水平实践能力质量标准,将价值感、创新性、学习力等融入实践能力内在结构,并凝练了“融合式”培养体系的理念。

(2)  模式创新。突破原有固化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和单一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融合”为特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嫁接式”培养模式和“立交式”课程体系。

(3)  平台创新。改变培养资源分散与封闭的状况,成立江苏省教育学研究生创新中心,建立教育硕士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办教育硕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构建资源融通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共同体。

4.  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  有效突破了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创造性地提出高水平实践能力质量标准,构建的体系体现教育规律、具有操作效度。

(2)  显著提升了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中有教育硕士经历的,60%以上为我校毕业生。毕业生中获评特级教师61人、省级以上名校长34人,地区级学科带头人820多人。6篇论文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位居全国第二名。

(3)  成果获得广泛借鉴,具有示范效应。被《人民日报》重点报道以及《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介绍;校教育硕士改革成果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硕士10周年工作会议上为唯一代表作经验介绍;列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多次在全国教育硕士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数十所院校来校学习与交流,成果被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以及新疆石河子大学等全国十几个单位借鉴。

    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良好发展前景。报考人数不断增长,近几年均达招生数的3倍以上。全国教指委多位专家、上级教育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