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成果简介

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9 简介

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二等奖

成果名称:面向大流程工业的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协同培养

成果类别: 实践类

成果完成人:谢建新,吴爱祥,刘立,班晓娟,宁晓钧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主要由学校单一主体按照单一学科(专业)的框架培养,学科专业与社会行业和职业分工不能完全对应;学校与企业及科研单位联合多主体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北京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钢铁、材料、矿业、自动控制等冶金相关领域为特色的行业高校,多年来一直探索实践面向大流程工业的需求,跨校所跨学科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是:

(1)以“学科”划分的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够、职业素养欠缺,缺乏全局意识。

(2)高校作为单一培养主体,导致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导师、重大项目和实践基地等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利用不足。

(3)行业企业在专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以“行业”要求定位培养目标,聚焦冶金“大流程工业”需求,围绕冶金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改革培养模式;

   (2)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多主体协同、冶金行业相关领域多学科融合,构建跨校所跨学科的“大冶金”人才培养平台。与中国工程院“四大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技术型硕士研究生;

(3)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建立基于大流程工业的多企业联合的“基地群”,实现实践基地资源共享,将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3.创新点

(1)培养目标创新:以“行业”要求定位培养目标,围绕冶金“大流程工业”对多学科知识结构的需求,跨学科培养具有大系统综合观、具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人才;

(2)培养主体创新: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评估制度,协同多个主体资源,实现多主体联合培养;

(3)课程体系创新:突破“学科”、“专业”课程体系限制,以面向“大流程工业”的综合知识需求为导向,建立体现多学科交叉特点的课程体系。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2010年至今,与四大工程院所及冶金行业相关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6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参与完成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产生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双赢局面。

   (2)2009年至今,针对“大流程工业”需求、跨学科培养工程技术型硕士研究生146名,参与100余项科研课题,就业率连续三年均为100%。就业领域涉及钢铁冶金、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