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综述

面向未来 深化改革 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12月22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李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赵沁平,学会副会长陈子辰、陈十一、丁雪梅、张淑林、朱秀林,秘书长杨斌以及来自全国500多所高校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6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由副会长、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主持。

赵沁平在致辞中宣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学会成立20周年做出的重要批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希望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更多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端人才贡献力量。

赵沁平在致辞中说,学会成立20年来,秉承宗旨,汇聚力量,大力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支撑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过全体会员的努力,学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团体,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开拓进取,奠定学会坚实基础。学会的组织规模不断增大,目前拥有单位会员608个,个人会员417人,45个分支机构,代表性日益突出。理事会成员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教育及相关行政部门的代表。学会以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形成了会长会议,秘书长联席会,分支机构工作交流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学会的业务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学会的业务和服务覆盖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期刊编辑,著作出版,咨询服务,调研培训、国际合作交流等领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学会综合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会用研究经费承担各类研究课题,陆续出版一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丛书,组织开展了系列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学会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智库作用日益显现。定期出版国外研究生动态,国外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资源库上线使用等等,从而使学会的教育服务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学会已经成为会员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成为政府部门的智库和得力助手,成为联系研究生和培养单位、政府和社会的纽带。我们靠的是国务院学位办等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靠的是社会各界的支持,靠的是全体会员的共同的不懈努力。赵沁平代表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多年以来关心帮助支持学会成长的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向历届学会的工作者,向学会的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总结经验,把握学会工作的要求。我们要总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宗旨,把握方向。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学术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牢固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会的民间组织结构特点相对松散,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严格自律,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确实做到在学习宣传上结合实际,理论研究上围绕中心,作风建设上求真务实。二是学术为本,强化服务。学会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科学方向,拓展国际视野,注重创新求真,从定向课题到自选课题,合理布局。涉及战略、理论、应用研究等诸多方面。学会承担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委托的大量的调研和研究任务。启动了国外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资源库等一批基础性服务项目。强化了为会员服务的力度,开展了学会博士论文评选和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评选,激励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和改革创新。此外,根据会员单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以提高业务水平。三是突出特色,自律发展。学会主动接受教育部、民政部的领导,指导和管理,紧密依靠会员单位开展工作,研究上倡导学术自由,求真的风气,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我们感到学会工作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会员的期待相比,与兄弟学会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面向未来,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随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普遍得到重视和加强。其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围绕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条主线和两个着力点,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更为学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面向未来开创局面,促进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激发内在活力。进一步明确学会的职责定位,处理好学会和政府高校的关系。发展学会行业自主的功能,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范标准的制定,引导会员行为,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个人会员,建设分支机构,开展分支机构间的工作交流和评价。

二是要加强平台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打造研究、信息、交流、评价等各类平台,形成合力,组织召开国际研究生成果交流大会,做好博士学术论文重点推荐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服务会员、政府、社会并举,按照信息智库要求,开展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完成好教育部门等委托的科研任务。

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着眼长远发展。推进研究生教育研究学科建设,系统研究研究生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研究生教育规律,开展研究生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管理学和研究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开展理论研究,做到问题导向,加强应用,战略性思考,开展前瞻性研究。很重要的一点要做到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只有追求大世界,大担当,才能实现学会的大成就。

赵沁平最后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站在新的起点回顾过去,心潮澎湃,意气风发。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更加积极的投身学术探索和改革实践,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代表兄弟学会致辞并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瞿振元说,二十年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很好的履行了组织开展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职能。为广大会员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和研究构建了有效的平台,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会员单位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学会开展多层次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举行不同主题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接受教育部的委托进行专项调查和研究,做好政府的咨询和参谋。各分支机构工作活跃,学会工作更专业化、规范化和职能化。学会各级机构自身建设逐步规划和完善。学会锐意进取,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工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对教育改革实践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我国学位体制的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和引领作用。

瞿振元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大学章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在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成顶层设计,经中央批准,开始组织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速,教育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教育新方法,新手段频频涌现,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中国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如何在几十年发展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是摆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同仁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愿两个学会携起手来,共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发表重要讲话。杜占元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杜占元指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已成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重要力量。学会1994年成立以来,坚持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基本要求。坚持发展定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会成立20年来,已经成为会员开展交流、研究、探索的学术共同体,和重要的高等教育学术组织。成为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力助手和参谋。

杜占元强调,要准确把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教育改革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也是一个发展良好的时期。11月5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以质量为主题的研究生工作会议还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在该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吸引、培养、造就优秀高端人才的战略选择。刘延东特别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杜占元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与肩负的使命相比,与国际上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发展理念尚未完全,在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体制机制方面,还不完善。二是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还不适应。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急需得到加强。三是制约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障碍还有待破除,质量保证和监督力度需要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加以解决。去年,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确定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改革主线。

杜占元说,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一年多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教育制度投入与奖励体系完善等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合力已初步形成。综合改革开局良好,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更加宏大的战略思维和更加开阔的全球眼光,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期。牢牢把握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求的根本方向,更新发展理念,变革培养模式,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加强治理结合起来,切实把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杜占元强调,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核心点、关键点。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几篇论文的质量或者是数量,考试的成绩,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这样会引导研究生质量的片面化,科学的研究质量是内涵非常丰富的内容。核心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培养全过程,把主动服务需求,作为衡量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要求。并且要稳固有序的推进规模适度发展,和结构布局优化。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好的成功的经验。质量观能不能正确和全面,关系到下一步改革的举措能不能有效。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希望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把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深化。

第二,加快形成个性化和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加强和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有效衔接,要把考试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有机的衔接起来,而不是分开。统筹安排学术学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要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专业学位基本方向就是要全面的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到联合培养里面来。

教育部与卫计委专门召开“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这是专业学位下一步的重要参照点。专业学位的模式,应该是按照这样的大致方向来构建专业学位整体的培养模式。把行业需求和人才使用结合起来,把学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企业和行业的实际的基地联合起来培养。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微观的,形成我们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教育一个新的体制框架,或者叫做模式基础。专业学位要立足全行业的人才培养,形成模式和机制,进行突破。在医学院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法学等等其他的领域。

第三,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改变单一以科研为评价的导师机制,支持学术和交流访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学术交流做强、做实、做硬,进一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导师队伍的专业水准。

第四,建立健全培养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完善培养单位各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自我诊断式评估,建立质量联合报告制度和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把质量保障的主体归还给学校。

第五,强化外部质量评估与监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与教育质量有效衔接的绩效拨款制度,完善学位授权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培养第三方监督机制。

第六,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高水平师资来源的国际化,支持与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学位,营造多元文化交流的培养重点。

第七,扎实推进法制化建设。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依法履行中央、地方和培养单位的职责,强化国家地方管理部门事中、事后的监管职能,健全学位争议解决机制等。

第八,围绕改革目标,努力提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依法治校、依法治学,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教育部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特别是学会、协会等开展教育咨询、评估监测是必然趋势。

杜占元对学会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立足学术研究,加强思想库建设。紧密结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发挥思想开放,机制灵活的特点,超前预谋,做好研究课题的凝练,研究队伍的组织,研究成果的评估等工作,打造为学位与研究教育的思想库,推广共享研究生成果和有益的经验。希望学会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学术圈的结果,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去推广,在教育管理部门推广。

第二,立足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围绕提高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目标,积极开展对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跟踪性的研究,加大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视野,高度重视对国外最新理念,模式技术的跟踪、预测,并与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高度重视对国外研究,使研究成果的实践性、针对性更强,为政府决策改革提供更多的咨询建议,不断提升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第三,立足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学会自我发展能力。要健全理事会民主、协商、决策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以及管理人员和专题培训等事项,健全会员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制度化建设,及其日常活动的督导协调和管理,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实现依法设立、民主管理、行为规范、治理发展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学会的声望与公信力。

杜占元最后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的战略作用日趋凸显,全面提高质量是学会与研究生教育战线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本次大会共颁发四个奖项:一是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解放思想和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学会今年首次开展全国性评奖工作,共评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十名,二等奖三十名,今后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二是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该奖项是为激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鼓励相关学科研究生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水平,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学科建设而专门设置的。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三是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会议征文优秀论文奖。四是学会突出贡献奖,旨在表彰为学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颁奖仪式后,荣获突出贡献奖的代表林功实教授、博士学位获得者代表黄岩谊教授以及硕士学位获得者代表吴飞明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发言。

大会邀请了部分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就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做主旨报告。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做了题为《对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及其它》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做了题为《立足本土的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探索与体会》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阎光才就《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5年部分调查数据缕析》进行了专题报告。

大会平行论坛共设六个分论坛,涉及新形势下学位授权点自律机制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基本问题、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培养模式、资助体系与诚信等议题。

在主题为“新形势下学位授权点自律机制建设”的A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纯华做题为《建立自我评估机制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北京大学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做题为《学校内部自律机制建设》的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魏少华做题为《过程监控、多维反馈、动态优化-南师大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

在主题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基本问题”的B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做题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一个领域的全球构建及其变迁》的报告;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耿有权做题为《研究生教育学科理论基础性问题研究述评》的报告;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赵军做题为《学科危机与学科突围-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论略》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李金龙做题为《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的合用性、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报告;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翟亚军做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与隐忧》的报告;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包水梅做题为《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素质结构研究》的报告。

在主题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C分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于嘉林做题为《科学选拔与公开公正-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索》的报告;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俊杰做题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改革的探索》的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晓军做题为《素质导向 分类指导 特色实践-北大医学部研究生招录改革与实践》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古继宝做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改革及举措》的报告。

在主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D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袁卫做题为《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的报告;北京大学教授吴中海做题为《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背景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永红做题为《基于学生视角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及思考》的报告。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处处长唐继卫、袁卫、吴中海、马永红四位嘉宾还与到场与会代表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在主题为“培养模式”的E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做题为《科学家型医生的培养》的报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纳做题为《全日制MPH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报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做题为《信息艺术设计研究生项目-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探索》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苏秦做题为《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的报告。

在主题为“资助体系与诚信”的F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研工部长应中正做题为《完善奖助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长李健强做题为《发挥国家学校导师合力,推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跃做题为《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风建设》的报告。

大会闭幕式上,六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向大会作汇报发言。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闭幕词。

杨斌首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他指出,这次大会中,无论是主题报告还是分论坛的发言,都极大地丰富了学会学术刊物的稿源,也丰富了各个研究生培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实践。这次大会当中评选颁发的教学成果奖等重要奖项一方面高度肯定了过去研究生学位教育工作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也激励了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在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与改革和创新进程中谱写出新的篇章。

杨斌指出,在本次大会上,杜占元副部长强调了刘延东副总理在去年和今年曾多次就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意义和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所作的指示,这是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学会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定位。会长赵沁平院士也不止一次提到学会的定位对于指导学会工作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明晰学会的定位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是纪念学会二十年的重要收获。一是学会应发挥“智库”作用,能够对中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和改革有一些非常前瞻性的建议。二是随着教育部和学会所属单位进一步地“简政放权”,学会作为一个客观公正独立的第三方已经成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如何在管、办、评分离的大格局下发挥学会独特的、无法替代的生命力和公信力的作用,给学会各位同仁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课题,为学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三是学者,导师,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管理者正在形成一个共同体,在学会这样的平台上积极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并促使学会不断探索行业规范和成员自律准则。智库、第三方和共同体的战略定位为学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杨斌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他认为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意味着非常强烈的跨界竞争,一方面对于以博士生为代表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来说,跨界竞争意味着跨国界的竞争。如在学术人才招聘时,设立一些按照培养产地类别进行划分的限制。另一方面,对于专业学位,跨界竞争的重要含义是企业在人才培养口径和水平上,是否认可大学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愿意在用人标准中增加“人才出口”的类别,是否愿意把专业学位作为重要的任职资格。

杨斌还对未来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四点看法。首先,从文化的视角来看,研究生教育是文凭获取还是学术训练。我们当下所处的文化对于文凭或者更高学位的追求,构成了用人单位和大学很重要的社会需求。将来经过代际发展变化,下一代对文凭的观点迁移和思想变化会不会影响到这种需求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社会需求是一种对于学位的追求还是被学术训练本身所吸引?其次,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如何建立人才培养的成本意识和分担机制。一直以来,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对培养成本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自觉的意识。人才培养的成本意识和分担机制一旦建立,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支付包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在内的培养成本?再次,从政策的视角来看,将来可能实行培养单位独立印制学位证书的制度,这不仅意味着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也意味着在政府总品牌与大学分品牌之间出现向后者的迁移,人们对文凭的追求由粗放转为细化。最后,从教育的视角来看,谁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院校或实业界,哪一个会成为更有效的研究生教育提供者?是院校吸引产业界的参与,还是产业界本身就可以成为更好的培养单位?来自这四个方面的挑战,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办学中的新常态。对此,杨斌指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有自信心,应该具备老一辈贡献者的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使命感和创业精神,在我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转折关头,各位同仁应该进行一次再创业,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注入原始动力。

最后,杨斌对秘书处,各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们,各位院校代表与其他参会者的共同努力顺利举办此次大会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在新的征程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撰稿:崔  凯  责编:刘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