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副秘书长高虹访谈录

学会副秘书长高虹访谈录

高虹教授,学会副秘书长(2008—),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记者:今年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请您回顾一下过去20年里,学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请列举一至三项。

    高虹:首先,我想祝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希望学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越办越好。我曾经在学会担任过工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因此我想以工科委员会为例,回顾一下过去20年间我们的工作。

    工科工作委员会作为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由二百多个培养单位组成,在学会总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了有效地推动工作,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形成了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和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隔年轮流召开的学术活动机制,为会员单位搭建交流的平台,分享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新进展,分享研究成果,推广研究生教育改革最佳实践;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学会课题研究,探索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工科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交流情况,总结工作,确定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为充分发挥委员的作用,通过年度轮值工作委员会制度,落实年度工作计划。

    记者: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正在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高,您认为学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当发挥哪些职能和作用?

    高虹:我国高等教育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也随之有了快速增长,步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应该说为支撑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转型,培养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和培养支撑各行业领域发展的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了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使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要求研究生教育要转型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这一转型中,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准确定位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如何按照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来做好培养工作?也就是说如何使培养更好地有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如何加强投入,改革培养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师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如何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满足民众学习和发展的要求,支撑国家创新发展?这些问题值得研究生教育战线上的同行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学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是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个共同社区和交流分享的平台,应该充分发挥研究和交流分享的作用,特别是要有效地组织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战略研究和重大问题的实践探索,如:培养模式、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学会最近新增设了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探索不同类型研究生的遴选机制和办法就是非常好的尝试。此外学会在积极分享和推广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佳实践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

    记者:请您谈谈学会在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

    高虹:研究生教育事业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公共事业,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学会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如:向社会推介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改革实践,代表研究生教育界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和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在培养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学会成立的会员部,吸纳各界关心研究生教育的人士加入学会,新近成立的地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密切了培养单位与地方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应该说都是有益的尝试。随着国家不断下放办学自主权和社会力量的介入,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学会还可以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和评估等方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进一步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治理。

    记者:您认为学会在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国际竞争力方面应该开展哪些工作?

    高虹: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国际化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成为教育领域内的发展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学会可以一方面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律和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团体(如: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的交流与合作,热切希望学会新近增设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部能在促进学会的国际交流提升学会的国际形象方面做出开拓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