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秘书长杨斌访谈录

学会秘书长杨斌访谈录

杨斌教授,学会秘书长(2013年—),清华大学副校长。

    记者今年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请您回顾一下在过去20年里,学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请列举一至三项。

    杨斌:我应该算是学会的新兵,虽然我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也是工作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线,也是学会所做的很多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的受益者。从1991年开始,我参与到了那时候刚刚开始建设的专业学位的首批MBA教育当中。后来1994年学会成立之后,我发现它对于很多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建言献策的作用。这个学会在整个研究生教育战线当中是一个改革者,是一个创新推动者的角色,这一点对于很多工作在研究生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院长们和校长们来说都深有感触。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经验提炼和思想凝结的组织,尤其是我们的赵会长,他一直努力推动着研究生教育学,使之能够更好地呈现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推动,事实上给在一线工作的研究生工作者和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不断提出课题,然后不断地敦促我们能更好地使自己的工作向着一种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向去努力。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进一步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这当中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举办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外,作为第三方的学会与其分支机构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下一步,如果从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从管、办、评的分离来说,学会的价值就更大,或者说对于更有机地去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地、可持续的发展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在2013年的12月份从我的前任贺克斌同志手里接过了秘书长的工作。在短短的这一年当中,学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些推进。比如人才选拔和招生改革相应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促进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所成立的国际交流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春节前后,在赵会长的大力敦促下,第一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开评,我觉得这对于在这个战线上工作的各位同仁来说,是一个特大喜讯。因为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所涌现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成果没有能够以这种方式得到提炼,得到认可并得到推广,这次评奖我觉得会在很大程度上去促进这一工作的进展。所以,有时候说一个组织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极大地取决于它的创始人和很多老同志,以及当家人,在这个学会当中,我感受到赵会长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卓识,同时又能做到亲历亲为的一位当家人。因此,学会所取得这些成绩也都是可以预期的。

    记者: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正在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高,您认为学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当发挥哪些职能和作用?

    杨斌:如同中国各个方面在发生的变化一样,从量到质的提升的需求广泛存在。教育也同样面临转型升级和更有内涵式的发展。但特别说到研究生教育,我认为也面临着一个从跟着念到领着念的非常重要的变化。所谓跟着念就是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30多年当中,比较多的是大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一些成功的经验,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活学活用到我国研究生教育当中。现在再去看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上也到了孕育产生很多中国式的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时候。很多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西方同行也面临,他们并不比我们早拥有了答案,甚至在很多问题上,大家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比如,我们知道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界处,这对研究生教育来说,就要更多的采用学科交叉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发生在在一些未知的,甚至是一些边界模糊的地方。就此而言,我和很多西方同行交流的时候得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基于学科的、院系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占据上风,而现在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力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一个博士选题都带有重新定义某一个问题,而不是更好地以更有效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的这种特征,这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应对这个挑战,中国和发达国家同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再比如说最近这十多年当中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专业学位教育。怎么能够更好地把实践智慧从实践当中传递到这些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去,这对于即使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的北美MBA教育来说,其实现在也一样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人们批评它太过注重理论,却忽略了实践中所包含的丰富养料。如何更好地用情境学习、行动学习甚至包括在线教育手段所辅助的一些复合型学习方式来解决这种人才培养中的难题,中国和发达国家同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在这些共性的问题上,我们要领着念,而不光是跟着念,要创造性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认为如果谈质量的话,很多时候人们比较重视水平意义上的质量,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结构意义上的质量,比如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要光看总规模,还要看它的不同类型,大致上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规模结构。向结构要质量,获取结构优化的红利,这有可能成为我们接下来研究生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非常重要的机会。而获取结构优化红利最需要的是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模式。对研究生教育的下一个发展阶段而言,向结构优化去要质量提升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因为今天存在的很多结构是在发展当中形成的结构,有其路径依赖和历史渊源。能否获取结构化红利,取决于我们对于结构是一种简单的认可,照旧经营,还是有一种批判性思维,甚至重新去挑战和重新设计的态度。

    对这一问题学会能做大量的来自于实践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把它转化为进一步的研究生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这实际上是我们这样一个既有智库色彩,也有第三方色彩,还有行业自律组织色彩的学会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说,从学会组织来说,现在我们谈服务需求、提升质量,其实质量中间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律,我们可以看到,原来一些行政色彩浓厚的评奖在政府转变职能之后被取消了,但很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仍然觉得这些评奖确实有促建的作用,而且能够让院校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存在的差距,甚至明确一些学习和追赶的对象。学会作为独立的社会团体,完全可以专业地、科学地、独立客观公正地将评奖活动承担起来,因此这些活动为学会的发展打开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记者:作为秘书长,您对学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远景目标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

杨斌: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来说,我们真的可以期许它在未来的20年当中能够升华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的专注研究生教育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学会组织,是一个集理论提升、思想传播、实践推广、实践推动为一身的联合会组织。当然,其发展背景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将来会在全球的研究生教育格局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世界研究生教育的趋势对学会来说就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一些要求,学会要在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发展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更多的自下而上的、来自基层的,来自于个体的这种参与者和参与意识。

在赵会长的领导下,在会员部负责人的推动下,积极推进会员建设,使他们得以借助学会这样的平台,更好地提升工作品质。这是使学会得以发展的一种内生的、自觉的源动力,也是学会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的基础所在,在这方面学会还应该再下更大的功夫。

    当前,研究生教育已经出现了全球研究生教育提供者融合的态势。学会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的举措,坚持立足全球视野的定位,在定位上,在思考问题上,在举办活动的时候,甚至包括为会员服务中间要一种全球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更好、更深地加强对话沟通,积极思考信息传播途径,积极听取同行指正。

    学会作为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在一些全国性资源的配置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拿我最近关心比较多的在线教育来说,学会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布局,借助在线教育这样一种平台、媒介,让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在更大的范围里达成共享,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者和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者受益,这对于我们这样的第三方服务色彩浓厚的组织来说是大有可为的。

    记者:最后请您说一段对学会20周年的寄语。

    杨斌:学会20年的成长和发展,正好也伴随着,并且支撑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教育的新兴国家走向研究生教育大国。接下来,学会将为研究生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去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希望所有研究生教育的同行一起为学会的繁荣,为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做出我们的努力。